五个莱阳建设巡礼-走进鲁花

来源:山东鲁花集团 发布日期:2015-08-18 |  点击:


2015年伊始,鲁花集团便做出令业内侧目的举措:新上市的玉米、大豆、菜籽三款调和油公布配方比,并郑重承诺:今后鲁花品牌旗下所有调和油产品将全面公开配方比。

blob.png

公布调和油配方比是个什么概念?市场上销售的食用调和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油脂,按科学比例调配制成,但我国尚未出台统一标准,使得调和油市场产品众多,配方却不公开、不透明,消费者无法了解到调和油的营养配比,只能通过广告宣传和自己的有限认知选购。举例来说,市场上所谓的花生调和油,花生油占比大多不超过10%。但是却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。

在食用油的市场上,诚信“盲区”究竟有多少?若你仔细观察,会发现很多:

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油,外观看上去很漂亮。但买回家以后,做菜时会发现,倒出的油几乎是无色的,并不是瓶子里的那种漂亮的绿色或黄色。当你用完以后你会发现,瓶子本身是带颜色的。在鲁花看来,这就是诚信“盲区”。

blob.png

鲁花集团总裁孙东伟说:

“一直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,消费者总会感受到。”

“即便消费者一时没有形成消费习惯,我们也要将诚信的、对的事情坚持下去。”

“鲁花集团无论做产品,还是做市场,都要砍掉一切有可能‘不诚信’的环节和疑点!”

如果说企业的发展之路要靠石头来铺就,那么诚信就是鲁花发展的基石。

blob.png

鲁花的经营理念中有两句话,“发展一个大同盟——带动农民增收致富”“追求一个大目标——提高人类生命质量”

2004年秋天,花生获得了大丰收,农民每天排着绵延十几里的长队,到鲁花销售花生米。即便面对这么好的收购形势,鲁花集团没有“在商言商”,没有根据商业社会供大于求压低价格这一常理,对花生进行压价。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说:“做人不能忘本,企业发展也要饮水思源。鲁花的原料都是农民种的,没有农民支持,鲁花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局面。爱农民就是爱我们自己.

30多年来从未对农民打过一个白条,所有花生全部是当天收购当天兑现。


2009年6月27日,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山东考察,会议上,孙孟全大胆地向温总理提出了“一增一减”的建议。一增是指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,通过培育推广高产量、高出油率、高油酸的花生良种,让老百姓每亩花生再增产一百公斤,增产后促进农民再增收;一减是指依靠科技创新利用鲁花独创的5s压榨工艺、生香留香技术,全面保留花生的天然浓香,减少食用油的食用量,倡导居民“少吃油、吃香的油”,以此减少我国居民食用油的总消费量。同时,孙孟全还郑重地向温总理提出,请国家对种植花生的农民给予适当补贴,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花生良种的培育等建议。

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,“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”“大力发展油料生产,加快优质花生生产基地县建设”等强农惠农政策列入中央一号文件。

为了农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增收致富,鲁花把很多花生油生产基地都建在了中国贫穷的地方。03年,鲁花在山东的西部——到处都是盐碱地的定陶县建立了年产15万吨的花生油加工厂;04年,在河南的周口地区建起了一座年产10万吨的花生油加工厂;其后,又陆续在河北的深州、辽宁的阜新等多个贫困地区建立了花生油加工厂。当地的农民都无限感慨地说,“鲁花的工厂就是我们农民的工厂!”

把牢产品质量关口“尝”出浓香中国味

在食品生产领域,有一些“怪象”。“生产什么的,一定不吃什么”便是这种“怪象”之一。说是“怪”,其实也不怪。因为食品的质量好坏,食用安全与否,生产者最清楚。倘若生产者不吃,那么这种食品一定或多或少有问题。

blob.png

在鲁花集团,所有的花生油在出厂之前,都要经过包括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以及来自工艺、研发、品控、市场等核心部门负责人的品尝和评审。“产品能否出厂,不能光看报表,还要通过品尝。”鲁花集团品管部部长段银琴告诉记者,鲁花集团任何一个批次的油品、调味品出厂之前,都要经过品尝和评审环节,在这一环节中,评审小组将重新检测产品品质与报表是否符合,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鲁花,以科技之“肩”扛起产业责任

20年前,“滴滴鲁花 香飘万家”这句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。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,其背后是中国食用油工艺的一次“革命性”变化。

上世纪80年代,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只有两种:一种是传统的土榨油,生产工艺简陋,卫生条件差,做菜时冒烟起沫,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;另一种是浸出法制油,原料经过高温精炼后,油品无色无味、营养受到损失,而且有溶剂残留。

从1986年至1992年,以孙孟全为代表的鲁花人历经六年的千辛万苦,成功地研制出了5s物理压榨工艺。花生米精选之后,通过轧胚、蒸胚、炒胚之后,进行物理压榨,产生初榨花生油,然后经过精细过滤和恒温储存,灌装、入库和出厂。整个过程,对每道工序都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测把关。

blob.png

该工艺具有明显的五大优势:

一、物理压榨技术代替化学浸出,避免了高温精炼和化学溶剂对油品的污染;

二、"生香、留香”技术,完全激发和保留了花生中的香味物质;

三、"无水化脱磷”技术,去除有害物质,完全保留油品中的活性营养

四、恒温储存、保鲜技术,确保食用油中的天然营养成分不变质;

五、去除油品中黄曲霉素技术,这也是鲁花最核心的技术。被称为中国食用油的“二次革命”。

去除黄曲霉素是一个世界级难题。由于黄曲霉素广泛存在于土壤、动植物、各种坚果及粮油作物中,世界各国对食品都设定了一个 “限量标准”,我国的标准是不超过20μg/kg。

鲁花集团研发出的黄曲霉素去除技术,不但能去除油品中的黄曲霉素,而且不改变花生油的营养、风味等品质特征。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加入任何化学物质,也不产生废水、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污染。这一技术填补了世界该项技术的国际空白,践行了鲁花创业初期就立下的“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健康的油” 的诺言。

20150616465101.jpg

2013年,以去除黄曲霉素为核心技术的鲁花5s压榨工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刷新了中国食用油行业20多年来的“技术新高”。

2002年5月,全国30多位油脂行业的权威专家,对鲁花独创的5s物理压榨工艺进行研究,参照鲁花花生油现行的企业标准,对花生油国家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。鲁花被列入国标《花生油》修改单位的第一位。修改后的国标于2003年11月发布,2004年5月1日正式实施。但作为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,花生油生产的龙头企业,鲁花花生油各种生产指标远高于国家现行标准 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blob.png

blob.png

花生粕增值、加工新技术

今年33岁的李秋,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鲁花集团工作,接手的项目便是花生粕增值、加工新技术的研发,并于2014年获得山东省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专项支持,建立了产业化示范线。为此,鲁花集团投资成立了莱阳鲁花生物蛋白有限公司。

花生粕,实际上就是压榨花生油之后剩余的产品。用其制作饲料,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鲁花生物蛋白有限公司并不是对花生粕简单装袋出售,而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精深加工,使其适口性好、小肽含量高、富含多种有益菌。动物食用后,可以提高吸收利用率,减少抗生素的用量、降低排放,保护环境。

作为花生油产业的下游产业,鲁花生物蛋白把目标瞄向了精品农业,与鲁花集团旗下的花生油、调味品等主产业一起,共同致力于改善人们的餐桌。

事实上,鲁花集团将产业链下延,眼前的成本是极高的,而收益远低于直接卖给饲料厂。但当发展绿色农业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国家级的课题,鲁花人认为他们责无旁贷。

blob.png

blob.png

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莱阳在线”



健康知识-五个莱阳建设巡礼-走进鲁花-关注鲁花官方微信

网站地图